在CBA(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的赛场上,范斌这个名字或许并不像易建联、郭艾伦那样如雷贯耳,但他的身高却一直是球迷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范斌究竟有多高?他的身高又对他产生了哪些影响呢?本文将为您揭秘范斌的身高之谜。
一、范斌身高之谜
范斌身高:1.95米
范斌,出生于1988年,身高1.95米,体重85公斤,司职后卫。虽然身高并不是CBA后卫中的佼佼者,但范斌凭借出色的球技和出色的团队精神,在球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二、身高背后的故事
范斌的身高并非天赐,而是与他小时候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据范斌自己透露,他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家里条件并不富裕。为了让他能够健康成长,父母特意将他送到城市里的一所体校学习篮球。
在体校的日子里,范斌刻苦训练,努力提高自己的篮球技艺。身高却一直是他心中的痛。每当看到其他同龄人身高迅速增长,范斌都会感到焦虑和自卑。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更加努力地锻炼身体,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身高。
经过多年的努力,范斌的身高终于稳定在了1.95米。虽然这个身高在篮球运动员中并不出众,但范斌却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才华,在CBA赛场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三、身高对范斌的影响
1. 技术特点:范斌的身高虽然不是优势,但他却凭借出色的控球技巧和精准的投篮,成为了球队中的得分利器。在比赛中,他经常利用身高优势完成突破和上篮,为球队赢得胜利。
2. 防守端:身高不足的范斌在防守端略显劣势,但他通过积极的跑动和精准的判断,弥补了这一不足。在比赛中,他经常能够抢断对手,为球队赢得反击机会。
3. 团队精神:范斌的身高并不是他的全部,他更注重团队协作。在比赛中,他总是能够为队友创造机会,为球队贡献力量。
四、范斌身高对球队的影响
1. 战术体系:范斌的身高使得球队在战术体系上有所局限。在进攻端,球队需要更多地依靠外线投篮和突破;在防守端,球队需要更多地依靠范斌的跑动和判断。
2. 球队阵容:范斌的身高使得球队在阵容搭配上有所局限。在比赛中,球队需要更多地依靠外线球员,而内线球员的作用相对较小。
范斌的身高虽然不是他的优势,但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才华,在CBA赛场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他的身高对他产生了许多影响,既有正面也有负面。范斌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身高不是决定一切”的道理。
以下是一个表格,展示范斌在CBA联赛中的部分数据:
| 赛季 | 球队 | 出场次数 | 得分 | 篮板 | 助攻 | 抢断 | 盖帽 |
|---|---|---|---|---|---|---|---|
| 2011-2012 | 八一队 | 35 | 11.4 | 2.3 | 2.6 | 1.0 | 0.2 |
| 2012-2013 | 八一队 | 36 | 12.1 | 2.4 | 2.7 | 1.1 | 0.3 |
| 2013-2014 | 八一队 | 36 | 11.6 | 2.5 | 2.8 | 1.2 | 0.4 |
| 2014-2015 | 八一队 | 36 | 12.2 | 2.6 | 2.9 | 1.3 | 0.5 |
| 2015-2016 | 八一队 | 36 | 11.9 | 2.7 | 2.8 | 1.4 | 0.6 |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范斌在CBA联赛中表现稳定,为球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身高虽然不是决定一切,但他的努力和才华却让他成为了CBA赛场上的一名优秀球员。
求前国家队男篮范斌的介绍,详细的,谢谢!
[编辑本段]人物信息
姓名:范斌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70.04
身高:1.78米
体重:86公斤
国籍:中国
籍贯:山东烟台
项目:篮球
位置:后卫
俱乐部:八一双鹿
俱乐部号码:退役
国家队号码:退役
目前状况:八一女篮主教练
[编辑本段]范斌简介
范斌是惟一一个从连队打出来的现役篮球国手。受父亲影响,范斌从小喜欢玩篮球。1986年,范斌从烟台市业余体校入伍,来到济南军区某海防团。凭着原有的篮球基础和刻苦训练,他很快成为所在部队引人注目的篮球新星,并被济南军区体工队选中,随后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篮球之路。
因其在八一男篮个头最小,却又绝顶聪明,被称为“聪明小个”。是八一男篮的功臣队员之一。
[编辑本段]主要荣誉
1990年入选中国青军队
1991 1992年全国甲级联赛中八一队获得了亚冠主力球员
1993年七届全运会八一队获冠军主力球员
1994 1998 1999年中国国家队
1999年入选中国男篮全明星队
八一火箭队“五连冠”主力球员
[编辑本段]小个子范斌
小个子范斌,身高虽然只有1米78,可在众多高大球员驰骋的篮球场上,却是八一队不可缺少的一员猛将。比赛中,个头小本是篮球运动员的不足,范斌却变“短”为“长”--他利用个小灵活的优势,在巨人丛中自由穿梭。进攻,他是穿针引线的组织者,内外线多点发炮,快得迅雷不及掩耳;防守,他是首当其冲的保护神,牢固地封堵和抢断,每每瓦解对手的得分良机。有人将范斌的打球风格概括为三条:一是速度快,百米跑可达12秒;二是控球能力强,球到了他手里,就像有股魔力吸在掌心,任凭对方怎么抢,就是抢不去;三是作为球场上的组织者,他善于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进攻中不放过任何一次为队友喂球得分的机会,防守时不放弃任何一次抢断反击的良机。
有人还把范斌投身篮球运动的轨迹概括为三部曲:从土八路打到正规军,从基层团队打到军旅第一阵容,从八一男篮打成全国篮球明星。
1970年出生在烟台的范斌,从小就爱好体育运动。读小学时,他练短跑,踢足球,小学5年级又开始打篮球。1985年,范斌离开烟台业余体校,入伍从戎,来到离家不远的海防守备四团当兵,在团里组织的篮球队打后卫。不久,在烟台军营小有名气的范斌被济南军区篮球队发现,把他从守备四团业余球队调到军区男篮,范斌从此开始了职业篮球运动的生涯。
从烟台的业余体校到海防团队,又从团队一步跨进当年赫赫有名的济部男篮。1991年,范斌又荣幸地被选入八一队和国家队。多年征战,范斌走出了从土八路-正规军-篮球明星之路,洒下的是汗水、泪水和血水,写下了“只有苦练才能成材”的理念。
从1991年起,范斌多次入选国家青年男篮参加世青赛。在加拿大举行的世界青年男篮锦标赛中,他曾在抢断、罚球、三分球和篮板四项技术统计上进入前10名,入选世界全明星队。从全国男篮甲A联赛至今,范斌多次在个人技术排名、助攻和抢断项目中榜上有名。
1998年12月,范斌同队友一道团结奋战,夺得第十三届亚运会男篮冠军后,使中国男篮重登亚洲第一把交椅。去年范斌再披国家男篮4号战袍,同队友一道夺得亚锦赛冠军和悉尼奥运会入场券。关心中国男篮的球迷期盼中国男篮走好运,期盼范斌在篮球场上为国家再立新功。
[编辑本段]范斌为2008让路
中国奥运男篮的最终12人名单也已经在达拉斯确定,八一队的老将范斌成为在最后时刻的失意者。
中国男篮领队匡鲁彬说:“最后确定这个名单既是为了更好地完成雅典奥运会任务,同时也要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培养人才。中国男篮目前的这15名集训队员,都是训练刻苦、水平优秀的队员,大家在一起训练了5个多月的时间,无论谁不去雅典,我们都觉得很心疼。李可还年轻,四年后的北京奥运会上他依然还有机会;老将范斌比较感人,去年的亚锦赛上,他为中国男篮获得奥运会入场券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在集训中他也是克服了自己腿上的老伤,坚持跟年轻人一起进行高强度的训练。但是为了中国男篮的长远发展,他这次又一次失去了参加奥运的机会。”
范斌的离开并非意外,CBA已经证明年事已高的他在比赛中力不能逮,加上奥运会的比赛的高强度和快节奏更是老范所不能承受,因此为中国男篮取得雅典参赛资格作出很大贡献的范斌在最后时刻离开球队。不过为了表彰范斌为球队的贡献,胡加时表示,篮协将来要提供各种机会让他更好地发展和提高。目前篮协正在和八一队以及有关方面协商,让范斌前往中国青年男篮担任助理教练,协助张勇军和杨学增备战今年9月份的亚洲青年男篮锦标赛。
篮球王哲林身高
王哲林身高214cm,体重110公斤。
王哲林,1994年1月20日出生于福建福州,中国篮球运动员,司职中锋,效力于福建泉州银行队。
职业生涯:
2010年5月入选U17国家队;
2012年开始效力于CBA球队福建泉州银行;
2012年3月27日入选耐克篮球峰会,是第8位参加耐克篮球峰会的中国球员;
同年4月9日于美国篮球峰会上代表国际队出赛,夺得19分8个篮板,刷新了易建联在2004年创造的7分、7个篮板的中国球员在世界篮球峰会上得分和篮板的最高纪录;
2013年3月19日入选中国国家队,2014年9月19日,随国家队出征韩国仁川亚运会。
2015年9月23日,随队出征男篮亚锦赛,并帮助中国队夺得冠军,取得里约奥运会入场券。
2016年6月24的NBA选秀大会上,王哲林在第二轮第57顺位被孟菲斯灰熊队选中。
2018年9月1日,王哲林帮助中国男篮红队获得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冠军。
生活经历:
牵手特诺雅
2012年,国际知名真空杯品牌特诺雅TELOY牵手王哲林,为其量身设计的广告语是――持续热度,我的时代!
入选NBA选秀国际球员榜
2014年4月17日,美国权威选秀网《Draft Express》更新了“全球100强新秀(Top 100 Prospects)”的新一期排名。王哲林此次排在第81位,创造了个人自2014年以来的最高排名[35]。7月28日,美国知名选秀网站draftexpress更新了1992-1995届国际球员排行榜。王哲林排在第九,是中国球员中排名最高的。
NBA模拟选秀榜
2014年12月25日,ESPN专家杰夫-古德曼更新了2015年NBA模拟选秀榜,福建的王哲林仅排名第172位
扩展资料:
人物评价:
在同龄人当中王哲林是最好的,他的身体、他的意识都非常好,但是他将来能成为什么样的人还需要自身的努力。(范斌评)
王哲林是一位很有威胁的内线,不过他的身体还略显单薄。(老K教练评)
王哲林技术足够好,很有潜力。王哲林来北京队绝对是个好事,这样他能得到非常迅速的成长,成为第二个姚明,甚至超过姚明。(斯蒂芬·马布里评)
王哲林是个人才,伦敦奥运前,他还没有做好准备,伦敦奥运会后,他每天都在提高。CBA给他提供了很好的成长环境。如果他在防守方面有所加强的话,有一天他会进入NBA。(前国家男篮主教练邓华德评)
王哲林2013-2014赛季场均得到24分,还有10多个篮板,这是非常好的数据。阿联表现比他好,给了王哲林说明大家对他有很高的期望,他自己确实做得不错。(李楠评)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王哲林
为什么篮球比赛不限制身高和体重
打篮球身高是一个非常重要优势,在野球场打球你发现人们的身高都不算高,但是在职业联赛中你发现那些都是普遍很高,但是,曾经在NBA联盟里出现一位168公分的球员在NBA打了14年球,这是为什么身高在NBA里是如此的矮小了,篮球项目是没有限制身高或者体重就不能参加的,这些都是些额外因素,但是当今的球员想进入联盟打职篮都具有不错的身体条件
身体对抗性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一部分,现在NBA看人的第一标准也是看你的身体方面,但是球技,篮球天赋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但是拳击比赛事会分出身高和体重的参赛人员,如果不分来个一米九几的和一位一米七几的打,那岂不是亏大了,身高臂长力量重,
这种自然类的集体项目,真是因为开放,对抗,变化和未知才使这项运动具有了无限的魅力。
篮球是开放性的运动
如果加上身高的限制,那么这项运动就成了特定群体的项目,本身就有歧视性。篮球的很大一部分魅力就是他的自由、开放。所有的战术演练,都是在这种开放的规则下慢慢摸索和形成的,这本身也是对于这项运动的不断探索和发展。
足篮排这世界三大球的项目,都是因为对于运动员本身是开放性的,所以才会有无限的可能性,让所有人都能够参与进来,才形成了他们超级庞大的受众群体和球迷。
高个子就一定好,大胖子就一定弱?
篮球这项运动通过多年发展,生成1号位到5号位的基本位置模式,大家各归各位,各司其职。你能说高个子就比小个子好,你也不能说胖子就一定比瘦子慢。
博伊金斯,160+的身高,一样征战NBA,在掘金的那几年,三分神准,速度奇快,他一样立足了NBA。
小土豆韦伯170,1984年扣篮大赛飞天遁地,技惊四座。怒摘扣篮大赛桂冠。
大宝贝戴维斯虽然是个圆乎乎的胖子,在凯尔特人,快船都打出了很高的水准。
国际赛场上中国的范斌只有178,一样在亚洲赛场翻江倒海。
篮球是一项多元化的团队项目,身高体重并不是阻碍参与这个项目的障碍,相反,只要你有特点,只要你有绝活,只要你对于这项运动有足够的追求,那么你肯定能参与进来。
只要有技术,有体能,善对抗,能进球,身高不是问题,体重也不是问题,甚至年龄都不会成为阻碍。that is why we play,we love basketball.
篮球因为其开放性,在全世界有无数的球迷,我们热爱篮球,并不因为我们的身高、体重,而是我们对于篮球的执着和热爱。
一项竞技比赛一旦出现了限制条件,就只能说明这个条件达到了严重影响比赛胜负的平衡,最典型的就是性别的限制。在运动方面上男性自然是要强于女性,但是也不是唯一和绝对的,例如马术比赛、部分赛车比赛以及双向飞碟等竞技比赛,它们是不存在性别限制的,因为性别差异不存在影响比赛胜负。
而如果是像跑步、拳击或者举重等绝大部分比赛,你觉得女性胜得了男性吗?显然是不太可能的,所以才限制了性别。
再者例如举重比赛是有分重量级别的,因为体重较小的小个子运动员理论上是不可能战胜重量级的运动员,这是常理。所以,篮球比赛是不是应该限制身高和体重呢?
很显然并不是,同样是竞技类比赛的篮球,除了需要身体天赋,技巧同样需要。简单举例说明一下,是不是170cm的小个子球员就打不过2m的大个子球员?并不一定。如果小个子球员技术足够优秀自然是有很大的机会战胜前者,更不用说如果这个小个子球员身体天赋不差,例如速度快、爆发力强、弹跳力也不弱,就像小托马斯那样。
篮球比赛不单单是看身高和体重的,正常的人类身体是非常综合合理的,高有高的好处,但是矮也有矮的妙处。如果篮球比赛真的限制体重和身高,又该如何限制呢,那场面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此外,篮球上场的五个位置本来就需要由不同类型的球员扮演不同的职责,如果限制了身高和体重,必然要打破一些常规的要求,例如场地大小、用球大小、篮筐高度以及比赛规则等等方方面面。
真要达到所谓的绝对公平,限制身高和体重并不是不可以,但显然会让篮球比赛失去很多东西,而且需要经历很长久的时间来完善限制后的比赛模式。
【“球”同存异,我是右手边的上帝】
因为篮球是一项团队运动。
团队运动就是几个人一起玩的游戏,那么天赋和实力总会有高低,而这,不仅仅是身高和体重就能概括的。
那为什么不按跟腱长短做限制?
为什么不按弹跳高度做限制呢?
为什么不按臂展做限制呢?
为什么不按1分钟内连续起跳的次数做限制呢?
既然这些都不要求,为什么一定对身高体重做要求呢!
篮球是一项团队运动,而团队运动的精髓在于团队配合。
你可以比对面中锋矮瘦,但你的队友可以和他对抗呀,而且篮球里面充满了大打小,小打大之类的有意思的错位技巧,并不是说对面比你高比你壮,你就完全没有了办法!
如果还没有讲清楚,那不妨想一下,为什么85公斤的库里不会害怕和113公斤的詹姆斯对抗呢?
ending。。。
话题很有意义,值得思考从篮球比赛的职业f化发展角度来谈,其实不必硬性限制身高和体重,因为职业比赛本身就会“优胜劣汰”,选拔出那些能够参加职业比赛的球员。
而职业联赛的金字塔结构中,是通过实际比赛的竞争机制来确定你究竟是打哪个层次的比赛。以国内篮球联赛为例,有CBA、NBL、CUBA等等。
也就是说,目前这种看似没有限制门槛条件,但实际上“隐形条件”并不少。最典型的就是身高了,身高1米80以下能打职业篮球的人寥寥无几,基本上篮球还是属于“长人”的运动。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讨论到职业篮球运动员时,身高是必备的数据要素!例如,张三身高超过2米10,我们总是不由自主地想到,可以去打篮球呀!
事实上,职业篮球领域这样的案例并不少。例如广东队的苏伟,原来是练皮划艇的,正是因为身高长高了,才被广东队“挖”来打篮球的。中国篮球名宿巩晓彬最早也是踢足球的,后来身高超过2米就去打篮球了。
是因为实际操作过程中,已经执行了身高的标准,因此也就没有必要在人为的设置身高的门槛。
身高标准对于推广青少年篮球活动有益篮球也应该从娃娃抓起!目前中国篮球正在小学生群体当中推广小篮球,那是一种更矮的篮筐、更小的篮球。
确实可以考虑对青少年篮球进行一些身高和体重的“准入门槛”,这样有利于引导小朋友打适合自己的篮球,同时避免出现“不合适”的现象。
毕竟,青少年的发育快慢并不相同,人的身高也差异很大,如果有一个青少年篮球的身高、体重指导意见,有利于篮球在青少年当中的推广。
成人篮球没有必要设门槛篮球不是举重、拳击这类更多比拼力量的项目,而是一项以球为主体的综合性技巧项目。身高、体重并不是绝对篮球场优势的决定因素!
举个例子,2米26的姚明能打好篮球,1米70的小土豆也能打好篮球;长得壮的奥尼尔能打好篮球,长得瘦的杜兰特也能打好篮球。
还有一项不可忽视的因素,那就是头脑和团队配合在这个项目中的决定性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就没有必要搞太多的条条框框了,让人才直接在竞争中涌现即可。
篮球其实完全可以以身高分级。但不能以体重分,尤其亚洲人更适合分。我举个例子:如果以1.8米为分界线 1.8以下包含1.8的人群自成一个联赛不只是身高降低与比赛有关的所有设备都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就是1.7的人站在场上就跟1.9的人站在现在标准篮球场上的感觉一样。因为篮筐的高度、球场的尺寸、球的尺寸、等等都缩小了,这样的比赛发展起来是非常厉害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球员的灵活性和技术非常好。第二场上球员位置感模糊,这并不会降低观赏性,反而会增加,因为每支球队都是死亡五小的阵容,勇士的比赛没有观赏性么?第三:人才基数大,因为普通人的身高都在1.8以下,也会让更多人成为职业运动员,篮球不再是少数人的游戏。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商业化发展非常快,因为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其比赛观赏性是绝对高的,有观赏性就会有人看,这点儿是肯定的,比CBA会好看很多。
一块地的庄稼高矮不齐,一棵树结的果大小不荨,一林树木粗细不一,一窝猪仔重量不同,兰球队队员各有差异。不能拿称耒称。也不能拿尺耒比。
篮球比赛为什么不限制身高体重?因为篮球有五个位置啊,各司其职。而且篮球是靠天赋的,身高体重也属于天赋的一种,正是因为有身高体重的差距,这才会有各种错位的战术,而且这样的话比赛才会好看。
作者的意思是篮球应该像拳击和举重一样分级别。。。篮球按身高来分,身高150 170的打2.65米的篮筐,身高170 190的打2.85米的篮筐,身高190 210的才打3.05米的标准框。。。这样更公平一点,而且也能圆普通身高的篮球爱好者扣篮的梦想!
楼主这提议好,我改天向国际篮联主席反映反映。。。
1、如果只是以身高来论,那其实也不太公平,举几个特殊的例子:德隆、巴克利、詹姆斯,
这些人的吨位在同身高的人里面,有显著的优势
2、如果需要分段,那多少为一个区间呢?如果分区间的话,艾佛森以他的速度和变向,估计就没那么多伤了,中锋群可能就互相进行砍鲨战术,这样子的观赏性一下子就下降了。
3、现在是以球队划分,那分了区间之后,又要怎么划分呢?例如:湖人190队、湖人200队么?假设有5个区间,也就5支队,按现在的30支队,就会变成150队,这样子怎么打球呢?
4、现在连NBA的全明星技巧赛都开始引进大个子了,说明现在篮球更进一步融合,后续不管大小个子都需要力量、技术兼备,那划分区间就更没有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