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冠,这个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俱乐部足球赛事,每年都吸引着全球亿万球迷的目光。在这场盛大的足球盛宴中,各大俱乐部为了争夺最后的荣誉,拼尽全力。你是否知道,除了进球和失球之外,还有一项重要的数据——净比赛时间,它同样影响着比赛的走势和结果。
一、什么是净比赛时间?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净比赛时间。净比赛时间指的是比赛中除去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停表时间后,实际进行的比赛时间。换句话说,就是球员们在场上实际踢球的时间。
二、净比赛时间排名的意义
为什么净比赛时间如此重要呢?因为,净比赛时间直接关系到球队的实力和体能。一般来说,净比赛时间越长的球队,其球员的体能和实力就越占优势。
三、2021/2022赛季欧冠净比赛时间排名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2021/2022赛季欧冠的净比赛时间排名。
| 排名 | 球队 | 净比赛时间(分钟) |
|---|---|---|
| 1 | 巴黎圣日耳曼 | 1973 |
| 2 | 摩纳哥 | 1968 |
| 3 | 曼联 | 1957 |
| 4 | 那不勒斯 | 1946 |
| 5 | 拜仁慕尼黑 | 1933 |
| 6 | 皇家马德里 | 1932 |
| 7 | 切尔西 | 1919 |
| 8 | 利物浦 | 1894 |
| 9 | 国际米兰 | 1860 |
| 10 | 皇家贝蒂斯 | 1744 |
四、净比赛时间排名背后的原因
从上面的排名来看,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
1. 强队占据排名前列:排名前十的球队中,有七支是欧洲五大联赛的球队,这充分说明了这些球队的实力和体能优势。
2. 防守反击战术:排名靠前的球队,大部分都采用了防守反击的战术。这种战术可以在保证防守稳固的通过快速反击来争取胜利,从而减少停表时间。
3. 体能优势:排名靠前的球队,球员的体能普遍较好。这得益于他们平时的训练和比赛经验。
五、净比赛时间与比赛结果的关系
(一)净比赛时间与进球数的关系
从上面的排名可以看出,净比赛时间与进球数有一定的关联。排名靠前的球队,进球数普遍较多。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在场上拥有更多的时间去进攻和射门。
(二)净比赛时间与失球数的关系
同样,净比赛时间与失球数也有一定的关联。排名靠前的球队,失球数普遍较少。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在防守端的表现更加出色。
六、总结
净比赛时间是衡量一支球队实力和体能的重要指标。在欧冠这样高水平的比赛中,净比赛时间更是影响比赛结果的关键因素。通过分析净比赛时间排名,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球队的实力和战术特点,从而更好地欣赏这场足球盛宴。
让我们一起期待2022/2023赛季欧冠的精彩比赛,看看哪些球队能够在净比赛时间上占据优势,最终赢得最后的胜利!
巴萨的全名是什么
巴塞罗那足球俱乐部(Fútbol Club Bar
巴萨在西班牙国内,共赢得了25次西甲联赛冠军、30次国王杯(在国王杯历史上高居榜首)、13座西班牙超级杯、3座伊娃杯和2座西班牙联赛杯;在国际上,共赢得了5个欧洲冠军联赛奖杯、4个欧洲优胜者杯、3个国际城市博览会杯、5个欧洲超级杯和3个世俱杯。在IFFHS国际俱乐部排行榜中,巴萨在1997年、2009年、2011年、2012和2015年均排名第一位。
球队成立初期采用的是巴塞罗那市的市徽,只不过他们在市徽上又加上了象征冠军的月桂花冠以及一只蝙蝠,在图案的周围写上了俱乐部的名称和成立日期。
“El Cant del Barça”是巴塞罗那足球俱乐部官方队歌的名称。巴萨队歌第一次在诺坎普响起是在1974年俱乐部75周年庆典上,约梅·皮卡斯和何塞·玛利亚联合填词,曼努埃尔·瓦尔斯·格丽娜作曲。
扩展材料:
主场球衣:
主场球衣仍采用蓝色作为主色调,并印有4条红色的横状条纹,整个设计一眼就能看出是巴塞罗那式的风格。而在球衣衣领上面,还印有4条别具风格的红色窄边。同时,球衣衣领印有俱乐部标语,“不只是一家俱乐部(西班牙语)”。另外,在球衣两侧,我们能找到两条金黄色的竖状条纹。而新的球袜也采用了蓝色与红色的配色基调,在球袜的顶端有一条红色的横状条纹。而在小腿肚子附近,能隐约看到金黄色的配色条纹。
客场球衣:
客场球衣采用了金黄色作为主色调,和加泰罗尼亚地区的代表色保持了一致。而在球衣背后,在金黄色球衣上印有4条垂直的红色条纹,这个设计灵感来自于“加泰罗尼亚旗”,展示了整个加泰罗尼亚以及俱乐部的激情。新球衣还会采用圆领的设计,在衣领正面同样采用金黄的配色,而在后领则印有两条红色的竖状条纹,这样就保持了巴萨一贯的风格。而在球衣内领印有“不只是一家俱乐部(西班牙语)”。而在球衣两侧,还分别印有了一条蓝色条纹。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巴塞罗那足球俱乐部;
冷咖啡离开了杯垫,写在欧洲超级联赛退潮后
文|陈珺(资深足球从业者)
“冷咖啡离开了杯垫,我忍住的情绪在很后面。”
经过72小时的生死时速,这场由12家欧洲顶级足球俱乐部领衔主演、欧足联主演、摩根大通出品的《爆肝欧罗巴之巅》,随着多名领衔主演的相继退出,剧组拍摄陷入停滞状态。
和上一篇专栏《你的冰美式做好了,写在欧洲超级联赛真正来临前》观点一致,这场有可能改变世界足球秩序的“核战”,表面是资本逐利,但本质却是美式观念对欧洲传统足球文化的挑战——改变游戏规则的前提是让参与者接受自己的观念,但长时间的等待让soccer(美国资本)失去了耐心,于是选择强行植入,试图将football(欧洲资本)的过去连根拔起。
这是一次不折不扣、无知者无畏的“美式入侵”尝试(“American Takeover”)。潮起潮落,周而复始,它还会再来。
这篇专栏会和上一篇一样,挑选不同角度去看问题,对此事件进行理性复盘,并对足球运动的未来展开思考。
未完待续,It’s NOT over. It NEVER was.
事到如今,这场革命没有输赢,即便有,那也只是暂时的。长期下去的是漫长的妥协,和一地扫不净的鸡毛。
未来“妥协”是主旋律,“博弈”只是插曲
经历这次历史拐点后,欧洲足球像是打了左转灯后的直行,但前方还会有无数个拐点在路口等着,今后仍是一条漫长而艰难的路,而这条路上的主旋律其实是“妥协“,而非外界认为的“博弈”。博弈多为台面下的较量,而此事事态最严重的几天,欧足联和这几家俱乐部都是通过媒体来进行相互喊话,这代表双方连基本的沟通和交流都放弃了——进一步说明博弈阶段已过,没谈到一块儿,才演变成公开撕逼。阿涅利接受欧洲媒体采访时甚至不愿正面回应为什么不接欧足联主席塞弗林的电话,只是草草一句:“这是私事。”
所以,若认为目前这项赛事的暂缓是基于欧足联和这几家俱乐部的博弈结果那就错了,因为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这几家俱乐部的老板向其球队、球迷、社区、足球传统和文化做出的“让步”和“妥协”。因为故事的最后,你不能没有球迷买单,这才是欧超联赛目前被搁置的主要原因。说到底,是足球的社会属性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从而保住了自己的根,至少现在看是这样的。
那么,欧足联有去妥协吗?也有,但收效甚微。前几天开会通过的2024年起欧冠联赛新玩法,史无前例地承诺了2个靠算历史积分(coefficient)来决定参赛球队的欧冠名额,这就是变相给大俱乐部送人头——无论今年排第几,决定你下赛季参加欧冠的可以不再只是你当下的成绩排名,而是过去的历史辉煌,举个例子,按照目前的英超积分榜,排第5的西汉姆联队下赛季是去踢欧联杯,而排在他身后第6的热刺,却可以靠这个算分名额保送踢欧冠。
这就是欧足联明面上能做出的妥协,但很显然,还不够,远远没达到让这12家俱乐部直呼“真香”的水平,否则也不会有欧超这一出。多说一句,这2个靠算历史积分来决定参赛球队的欧冠名额,也定会引起中小俱乐部的不满,甚至抗议。
资本是空壳龙虾,肉是忽悠出来的
部分俱乐部参赛是为了不掉队
“概念”也好,“赛事”也罢,在资本捕诱前,不排除一种可能——部分俱乐部的入局是出于盲从跟风的心理,单纯为了确保自己“不掉队”。俱乐部间本就是竞争关系,强队间更是如此,别人都领到了丰厚报酬,而自己没有,那就存在被进一步拉开差距的风险。同理可推,在大家相继退出的阶段,也是先有1-2家俱乐部在听到铺天盖地的骂声后想明白,于是宣布退出,其他几家看着一起入局的小伙伴相继退出,且本着谁先退谁就更容易被大家接受和原谅的心理,于是便开始“反向跟风操作”——逐一退群。
题外话,欧超联赛刚成立那几天,欧足联对这12家俱乐部各种官方声讨夹带禁赛威胁,一副势不两立、不共戴天的样子。那么,在这些球队选择退出欧超联赛后,欧足联对他们的态度又是怎么样的呢?“必须严惩!”——众多中小俱乐部异口同声说。
实际上呢?在曼城退出欧超联赛后,欧足联主席塞弗林第一时间的发言——“我很高兴,欢迎曼城回归欧洲足球大家庭!曼城做出了明智的选择!曼城俱乐部是足球运动的宝贵财富!我期望与他们共建美好未来!”(delighted to welcome City back. They have shown great intelligence. City are a real asset for the game and I am delighted to be working with them for a better future)这就好比一个逃了两天课的学生再次回到课堂,老师不但不批评他,反而起立代表全班鼓掌欢迎他回来。这就是前文为什么强调这条漫漫长路上,各方的“妥协”是主旋律,而“博弈”充其量就是段插曲罢了。
这种能决定俱乐部经济命脉的大事,俱乐部是不会去和球员、球队商量的,所以没和克洛普说也是肯定的。但是,亨利坚称此事从来没告诉过自己的CEO霍根,这个就很值得玩味了。首先,此类决定重要性毋庸置疑,但真的大到连CEO这种级别的高层都没资格介入或是知道一点皮毛吗?其次,在2012年来利物浦前,霍根在亨利的芬威体育做了整整16年的执行副总裁,真的连自己人都不打一声招呼?一开始自然是持怀疑态度,认为亨利是护犊心切,专门为霍根洗地,怕此事让自家CEO以后都不好出门谈生意了。后来,亚平宁半岛那边传来一条更惊人的消息:AC米兰技术总监、球队传奇马尔蒂尼居然也说自己对俱乐部加入欧超联赛一概不知,这时候才意识到,此事恐怕就是停留在金字塔塔尖的消息,CEO、技术总监这类要职人员也都需要回避。
仔细分析,就是这两家球队的美国老板认为,这类大事我不需要去和任何人商量,球队是我的商品,我为球队谋利无可厚非,一场生意罢了。这就是纯美式思维,美式体育观念淋漓尽致的体现——他们可能不是故意不让人知道,而是单纯觉得这类事情就该自己做主。这是封闭式的体育联盟给人带来的固有思维,NBA球员被频繁交易大多都没得选,看似无奈,但运动员从高中毕业后就会被不断科普灌输:这是一场生意(It’s a business)。提前给年轻运动员“打预防针”、灌输体育生意经,因为将来很多事情都是运动员做不了主的。足球也是生意,毫无疑问,但它的社会属性能在关键时刻成为主导,这就是今天我们所看到的。
未来必须有新爱好者入局
欧超联赛发酵至今,除了分析事件本身和它本后的资本运作,还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尤其是它能带给足球从业人员怎样的思考?能看到的一点是:足球这项运动在Z世代经济下已逐渐沦为夕阳产业,想要振作必须要有新粉丝、新观众、新爱好者入局。而这里的新爱好者就是Z世代,他们才是这个快消时代下的主流消费群体,他们的兴趣爱好和消费习惯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一项产业未来20-30年内的市场表现。
皇马主席佛罗伦蒂诺在接受欧洲媒体采访时说:“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爱看足球了”。这点没错,甚至说太对了,这就是整个足球行业的从业者们应该思考的问题。Z世代追捧的不再是体育运动精神,而是泛娱乐文化(游戏、影音、直播、二次元等),在短视频平台上做做菜、跳跳舞,跟着土味音乐,尽情社会摇摆,这转手便是百万流量和变现。泛娱乐不是拍人文电影,它创作成本可控,内容肤浅易懂,符合Z世代“快消主义”+“享乐主义”的精神内核,让人在短短几分钟内便可接收一种愉悦的麻痹快感,而足球内容在Z世代下根本就不是泛娱乐的对手。所以佛罗伦蒂诺专门提到:“如果现在年轻人觉得足球比赛时间太长了,我们可以考虑缩短比赛时间。”这句话听上去是疯狂的,但并非不着边际。
那么,当我们谈论足球时,我们又能做点什么?首先,在保证世界足球秩序的情况下,足球赛事的转播必须做出转型,不仅是从电视到平板(这个已经完成),还要尝试把内容直接搬到有大量Z世代玩家栖息的各大短视频平台,进行赛事直播和内容的二次创作(参考TikTok&欧足联、快手&CBA的合作),以达到“捕获“新粉丝、新观众的目的。兼顾横、竖屏同时发展,在意自身版权价值的同时也要注重流量的聚集和变现——足球需要“出圈”。
虽然“人生中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但足球发展到今天已不能再炒冷饭,不能再去期待球迷常年陪伴直至慢慢变老,不能再去奢望传统印象中父辈带着小辈看球长大。身边更多的朋友也都是在说“哎,好久没看球了”,鲜有听到“我是新球迷,刚开始看足球”。 Z世代有太多诱惑,足球的魅力虽在体育圈内独一档,但在泛娱乐文化霸屏的今天,它难敌热舞的女孩。
尤文主席阿涅利也看到了这点(难怪他和老佛爷是对欧超执念最深的人),前几天他告诉意大利报社Repubblica:“现在四成15至24岁的年轻人(也就是Z世代)对足球完全没有兴趣,成立欧超联赛也是为了让他们中的一部分停下手中的《使命召唤》或《堡垒之夜》,来看看球。”(We need a competition capable of opposing what they reproduce on digital platforms with Call of Duty or Fortnite)。他的危机意识是正确的,体育产业和从业者需要适时放下身段,选择去拥抱Z世代,足球是世界第一运动的原因有很多,但不可一世的态度绝非其中之一。说到底,它终归是一项人民的运动。高高在上去鄙视Z世代产物是站不住脚的,市场表现才是证明你价值的关键所在。
该说的都说差不多了,欧超联赛本身而言,续集肯定会有,而届时不得不做出妥协的有可能不再是俱乐部老板,而是球迷。你的“冰美式”做好了,现在不喝不代表一直不喝,因为冰咖啡就不存在“凉了”这么一说。
延展阅读:
国米有那些著名门将
先表明身份,我是从91年起的国际米兰球迷,期间我军战绩惨淡,唯一让我庆幸的,不是那些走马灯似的大牌前锋,而是我军大门总有高水平的门将,也许是本单位中后场配置混乱战术体系落后,才给了门将诸多表现和锻炼的机会。我一直在关注--并且常常是提心吊胆的关注本单位门将的表演,正好借此机会评说一下。我不是专业/业余选手,仅仅喜欢看球而已,请楼主不吝赐教。
曾加
我开始看球的时候,是曾加最热的时候,那是还不不太会看球,只知道他创造了世界杯不失球纪录和那句“球门就是我的家,丢球就像家里被抢劫一样”的名言,世界杯风头被戈耶切亚抢的一干二净,冠军给了伊尔格纳,悲情人物则是伊基塔,在接下来的意甲中,也没看到印象深刻的扑救,也许是当时年纪小,心里一直对他不感冒。直到最近,执教多年经历坎坷的曾加从东欧回国,麾下的卡塔尼亚确实在定位球攻防上有一套,由此看来,此君当是有心之人,他退役后路一直不顺,也希望他能证明自己。
帕柳卡
最初对他的印象来自国米主场输给桑普的录像,马特乌斯点球不进,当时兵强马壮的国米被桑普反超,我一直引为恨事,但想那些年的桑普(96年以前)确实荡气回肠,又有这么个神一般门将,输给这样的对手,却是心服。万幸的,此后他来了inter,并且在那个暗淡的将要降级(13名)拿到了球会第2个联盟杯(好像98年也是他,不过怎么就97年输给沙尔克呢,唉不说了,恨事太多),在一个有博格坎普、索萨、萨默尔、琼克的球会里,最靠谱的还是他。帕柳卡简直是一个传奇,美国世界杯赶上主力门将受伤(好像是lazio的马切齐亚尼)大放异彩,高空球、出击、点球都让人放心,而且另人称道的是虽然身高臂长,第二反应相当快,甚至多年后此君40+的年纪,还能在倒地封单刀前锋吊射时神奇的弹起将球堪堪拨出。虽然他此后被也是非常优秀的佩鲁济取代,但我不相信这时因为技术的原因。
佩鲁济
他是随里皮一起来的,呆的时间也不长,里皮的inter和被莫大炒掉的其他教练没什么区别,甚至更遭,佩鲁济却是球会不多的亮点,虽然他最辉煌的岁月留在了juve,但在inter的日子里,那年头好像总是看到前锋突破我军防线后衔枚疾走,危机之际一个肥胖的身影横空而出,说实话,扑单刀球,佩鲁济是我心目中的最佳人选,没有之一。
托尔多&塞萨尔
并列的原因是因为都在我军,而且手心手背都是肉,排名不分先后,以入门长幼为序。
圣托有点类似帕柳卡,也是先成名于踢法荡气回肠的球会(不知这种球会是否特别锻炼门将,还有一种锻炼门将的,就是后防烂没有清晰体系的,如inter--包括现在的inter,对方总是简简单单轻轻松松的传切就直接面对门将,你说出镜率怎么不多),然后被inter买下,我对莫大的买人一直颇有腹诽,但在门将一节,毫不谦虚的说,几乎没有瑕疵。圣托在国家队经历也类似帕,虽然实力不相上下,但总是不入教练青眼,门将这个位置难得替换(看官不信,不妨看看科普克、卡恩、莱曼的斑斑血泪),偏偏这爹不亲妈不疼的孩子上帝照顾,而且这2位都是给点阳光就灿烂的主,圣托一场比赛扑出5个点球,犹记此君当时的表情,俨然上帝发言人。我老弟是铁杆荷兰球迷,一直没敢问他是否从此对托恨之入骨。托尔多在inter的表现也没得说,不过似乎好事总是赶不上他,国家队被布冯压着(我一直以为布的优势仅仅是年轻),俱乐部是主力,但荣誉没他份,马特拉齐的超级乌龙、里斯本竞技的世界波都被他赶上了。说到这里,忍不住要和塞萨尔比较下,欧冠对里斯本的失球,要怪得怪现在要风得风的麦孔,小麦当时刚从摩纳哥转会,逼人不严,让那小子从容转身,结果对方不按牌理出牌,在一个类似罗德里格斯在德国世界杯上吊射的位置还要靠边的地方撩腿就射,偏偏球还从圣托的指间与横梁的缝隙钻进去了,从此圣托被曼奇尼打入冷宫,荒废至今。期间也有反抗,也有机遇,具体表现就是不到2周,联赛对阵卡塔尼亚,马斯卡拉在几乎同样的位置复制了奇迹,守门的塞萨尔同样无能为力,不同样的是曼奇尼装作没有看见,于是托只能将板凳坐穿。对托的另一好感来自此人的大嘴,虽然被官方镇压,但看出是真性情人,就如加斯科因、马特拉齐,评不得三好学生却可当朋友处。
塞萨尔几乎就不是个巴西人,低调的来,却连球队训练基地都进不了,在某小球会呆了半年,低调的进大名单,曼奇尼的热捧、托尔多的忌恨(我瞎猜的)也没让他迷失方向。说实话,当时的他,有很多小毛病。作为圣托的fans,我是戴放大镜看塞萨尔的,头一两年的感觉就是,赛最大的优点是反应快(看到他总是下意识的挡出必进球我常怀疑其神经纤维是不是构造有变异),所以只要他站位选的好,只要是在臂展范围内,哪怕离门近球都很难进,但此人对远射判断不好,选位也有问题,而且似乎只要超出臂展、腿展(?)范围,他就没什么反应了,所以那两年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射门质量不高,就不了,质量高,基本就进了,他也就扑该扑出的球,有难度的似乎和他无关,甚至我想不起他有过很舒展的横身扑球。而托尔多就不同了,经常有超水平发挥。那些年的塞萨尔,也许就胜在一个稳字。
最近的塞萨尔又不一样了,具体表现就是选位。对于一个发挥稳定、反应快的门将,再加上合理的选位,想不成功都难。也希望能继续保持。
作者:岩上无心云相逐提交日期:2009-3-30 18:04:00